各相关学院: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教育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我校大学生数字素养培养,提升大学生数字技能,推进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融合创新应用,同时向高级别比赛推荐优秀作品,特举办本次活动,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
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二、活动时间安排
作品创作与指导:即日起至2025年9月28日
作品提交:2025年9月29日—10月10日
校内专家评审:2025年10月11日—10月20日
推荐国赛作品:根据国赛时间要求上传参赛作品
颁发校级获奖证书:2025年11月
三、参赛对象
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
四、参赛作品类型
(一)数字资源制作类
本类比赛要求围绕单一或一组知识点,利用相关信息技术制作满足教学活动过程的资源的活动。主要包括:
1.多媒体课件
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过程、方法与评价进行设计、制作完成的应用软件。能够有效支持教与学,高效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作品要求:可应用白板软件、PPT、Foucsky、Flash等软件进行制作;课件制作取材于软件自带的素材或自主设计制作素材,允许借助101教育PPT、美化大师等第三方插件和外插声音、视频、图片、动画等;课件至少包含一个完整的课时教学内容,制作工具和呈现形式不限,可以是基于PC终端的课件和移动终端课件,移动终端课件作品应能在iPAD、Android PAD等移动教学设备上运行。如果作品运行有特殊的插件要求,请在报送时进行说明。为便于评审,所报课件不得设置密码。
报送作品:课件+课件设计说明文档。
2.微课
自主选择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撰写微课设计方案,包括主题、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流程与内容设计以及实施思路。
作品要求:微课视频制作要符合教学实际需求,制作形式不限,可通过拍摄、录屏、动画或三者结合的方式灵活制作。要求图像清晰、声音清楚、制作精良,能全面反映教学情境,充分展示教学过程。视频片头应显示微课名称、作者和单位,主要教学内容有字幕提示。视频必须采用mp4格式,分辨率不低于720P,视频长宽比为16:9。不得采用课堂教学过程再现的实录方式或剪辑课堂实录的方式制作。
报送作品:微课视频(不超过200M)+微课设计文档(pdf格式,不超过20M)。
3.低代码作品制作
应用低代码开发平台,开发面向教学、学习及学校管理场景的教育智能化应用。
作品要求:参赛者通过相关低代码平台开发应用,并从平台中导出应用程序包(压缩为zip格式)。如无法导出,请在项目说明文档中附上应用网址和登录信息;需撰写项目说明文档,内容包括需求介绍、应用功能介绍、应用场景描述以及数据字段、表单和报表、业务流程设计等;参赛以作品介绍的方式将作品特点、功能演示等设计制作为5~10分钟的视频。
报送作品:低代码应用程序包(如无法导出可以免交)+项目说明文档+应用介绍演示视频。
4.生成式AI教具
应用生成式AI开发课堂教学工具,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困难或问题。
作品要求:开发可在课堂中直接使用的各类教学工具,原则上应支持离线使用;说明文档需重点介绍该工具解决的教学问题及其在课堂中的应用方式。
报送作品:教学工具(可压缩打包)+说明文档。
(二)教学应用类
本类比赛要求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融合创新,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表达和传递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向:
1.课堂教学应用
根据教学设计完成信息化教学应用真实课堂或者模拟课堂实录。
作品要求:实录视频时间长短不限,主要教学环节应有字幕提示。如果是时间较长的活动课程,则只需要几个关键环节的视频录像剪辑即可。
报送作品:教学设计文档+教学实录视频。
2.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参赛作品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应用场景和需求,设计开发教学应用案例或工具,体现其在教学设计、资源开发、学生互动等环节的创新价值。
作品要求:演示视频(10分钟以内)需完整展示作品功能、应用场景、实施效果及技术实现逻辑,重点说明生成式AI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鼓励使用开源AI工具,若使用商业化平台需注明授权信息。
报送作品:演示视频+教学设计文档(含需求分析、技术方案、实施效果评估)+技术说明文档(可选,包括核心算法、模型训练数据来源及代码框架简述,需符合伦理规范)。
五、奖项设置
1.个人奖:各参赛项目设置一、二、三等奖。
2.优秀组织奖:根据赛事组织情况及各院系作品提交情况和质量,评选优秀组织奖。
六、参赛作品上报要求
1.参赛作品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在面向教育真实需求 的基础上进行作品开发。
2.报送要求:每位参赛人员以第一作者身份参赛作品限1项,作者总人数不超过3人(微课限作者1人),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微课限指导教师1人),指导教师指导作品不超过3项,参赛作品应为本人原创,无知识产权纠纷,一经发现作品抄袭即刻作废,且作品未参加过校级及以上评比活动。
3.报送方式:所有参赛作品电子材料以U盘拷贝至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品以“类别+主题+作者姓名+学院”命名。
4.报送时间:2025年10月10日之前,逾期不再受理。
5.报送地点: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办公室(行知楼RC215)
联系人:赵燕飞
联系电话:2657700
教务处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25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