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安排

作者:来源:502 时间:2017-09-01

各教学单位:
    根据学校安排,本学期共计21周(2017年9月4日至2018年1月28日),8月31日教师报到,9月2日至3日学生报到注册,9月4日正式上课。9月16日至17日为普通本、专科新生和对口升学新生入学报到时间,9月18日至9月30日新生军训,10月9日开始上课。
    本学期教学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第四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专业入行、能力提升、双创深化”三大主题,推进特色优势专业建设、应用型课程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打造专业品牌,提升专业整体水平。以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抓手,优化教学管理流程,规范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确保各项教学工作高效、有序地运行,本学期教学工作总体安排如下:
    一、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按照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要求融入专业课程培养体系。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专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优秀奖评选活动,激发教师改革的积极性,形成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马工程”课程专项建设,重点打造一批网络在线开放课程,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效果。加大“马工程”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组织开展“马工程”教材进课堂培训活动;三是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严把思想关,严守政治底线。各教学单位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讨活动,推进本单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各相关单位要做好工作规划,组织团队做好项目申报和建设工作。
    二、开展特色优势专业群建设,着力打造优势品牌专业
    以铸强学校特色优势专业群为目标,按照“创新机制、突出优势、强化特色、打造品牌”的要求,实施特色优势专业群建设工程。一是依据学校学科专业群建设规划,遴选确定各专业群核心骨干专业,开展特色优势专业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各专业群优势品牌专业,引领带动群内专业发展;二是启动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引导各专业找准定位,培育特色,形成专业群骨干专业;三是开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遴选,引导各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培养模式,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保障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各学院要切实发挥专业带头人和教研室主任的作用,结合本单位专业建设现状,组织开展内部研讨,通过总结建设现状,开展基于培养过程的要素分析,找准专业定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资源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较为完善的专业建设方案,做好项目申报和任务落实工作。
    继续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在建项目的管理和验收工作,各相关单位要加强过程管理,确保项目按期完成。持续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工作,依据专业评估及人才培养质量等要素,制定专业结构调整方案,提升应用型专业比例。各学院要加大社会需求调研,及时开展专业培养方向调整工作,条件成熟的应以特设专业方式申请开办新专业。
    三、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推进应用型课程建设
    以OBE模式为参考,推进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教学模式和课程建设改革与创新两大工程,引导各教学单位探索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着力提升应用型课程建设水平,强化应用型培养特色。一是实施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工程。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遴选工作,围绕就业领域的关键能力,引导各专业教学团队加强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探索,开展模块化课程建设范式研究,实施模块化课程(群)建设,为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试点项目,鼓励并引导教师开展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二是实施课程建设改革与创新工程。依据新的教学改革要求,开展应用型课程建设项目遴选工作,鼓励与行业企业联合组建较为稳定的教学团队,出版应用型课程教材,在此基础上,开展校级教学团队评选和奖励工作。推进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强力推进课程资源数字化建设,支持各专业开展试题库、案例库和虚拟仿真系统的开发和购置,力争通过两年时间,全部课程数字化资源进入平台,形成较为完善的网络课程中心,为教学改革提供平台保障。继续做好校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遴选和建设工作,支持新闻与传播学院《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课程冲击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保障课程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各教学单位要依据专业核心能力分类要求,成立课程群教学团队并报学校备案,作为今后审核项目的依据。
    四、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统领,持续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统领,持续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一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工程,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要求纳入专业培养方案,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深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着力提升毕业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二是开展实验教学改革项目遴选工作,推进以实验项目建设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改革。遴选建设一批优秀实验教学项目及综合训练案例,提高项目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重点支持行业真实项目及协同研发项目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研究课题;三是开展特色学科竞赛培育工程,重点支持专业结合度高、业内声誉好的学科竞赛项目建设,为学生开展创新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搭建良好的平台;四是强化校外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各教学单位要以校企合作育人项目为抓手,完善基地运行监控机制,逐步实行校外实习过程信息化管理,加强实习结果评价等关键指标项监控评价工作,切实发挥基地育人功能。积极筹备,着手启动校企合作育人示范项目遴选工作,以点带面,提升校企合作育人的层次和质量。
    持续加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校企联合指导的双导师制度,加强指导教师论文规范培训,完善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和奖励机制,逐步建立指导教师退出机制。各学院提前部署安排2018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重点加强选题、开题环节监控与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工作。
    五、加强教研工作,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质量和水平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及经费使用,强化教学研究的二级管理机制,开展重点课题与专项课题研究,培育优秀项目,提高教学研究质量与水平。一是规范教学研究与教学建设项目管理,完善相关项目建设验收标准,改变项目重申报轻建设状况,实施项目年度建设计划检查工作。相关学院及项目负责人应系统规划项目建设任务,有序推进项目建设;二是组织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申报工作。根据教育教学发展新理念、新课题、新挑战,结合学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遴选校级重点教研项目,开展专题研究工作,一般项目申报采用单位限额推荐制。各学院应结合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能力提升等方面中存在问题,组织行业专家、骨干教师、教学管理等人员共同研讨改革方案,持续开展研究,择优推荐校级教研项目;三是持续推进优秀项目培育,组织校内外专家,做好重点项目、培育项目的论证及建设指导工作,组织召开研讨交流活动,加强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宣传。
    六、以教学信息化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
    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运行管理体系。一是依据新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全面修订我校教学质量标准及教学规范,推进教学单位教学质量标准及教学规范建设工作,作为教学活动评价和工作量核算的基本依据;二是开展教学质量中心平台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体系,完善教学运行简报制度;三是推进实践教学管理平台建设,将各实践教学环节纳入系统管理,实施过程化管理;四是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在持续开展学生评教的基础上,推进教学诊断性评教制度建设,研究制定教师评学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学档案管理,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教学单位教学工作评价范畴。
    围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题,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各学院深入调研课堂教学现状,通过听课、师生座谈会、日常教学检查、问卷调查等方式,诊断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开展自查自纠。学校将对各教学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
    本学期,学校将全面启动新的学籍管理制度实施工作,各教学单位要安排专人配合学校做好新制度的解读和宣传工作,完善制度实施细则,确保新的学籍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七、加强队伍建设,统筹安排教学工作
    持续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完善内部管理结构,实施专业带头人、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开展专业带头人、教学团队负责人培训工作,进行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评选,做好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培育工作。完善教学培训机制,在总结对分课堂研讨班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实施教学模式改革研讨班,以专项项目方式推进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工作,持续做好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工作。加强学生信息员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制,继续开展优秀学生信息员评选活动。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教学建设工作任务繁重,各教学单位要充分利用新的工作量政策导向,合理规划年度及学期建设任务和工作分工。对承担校级以上建设任务的单位,可阶段性安排人员专职承担建设任务,确保教学与建设工作统筹兼顾,年度工作按时完成。
    八、其他工作
    (一)做好学位管理工作,依据新的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结合学位授予工作的实际,启动学士学位授予条例修订工作。
    (二)推进语委各项工作,按照教育厅《关于开展第20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通知》(教语用〔2017〕632号)文件要求,做好“推普周”工作;做好本学期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三)做好2017级新生入学及学籍注册工作,启动转专业工作,做好“双学位”教学安排。
    (四)结合教学工作安排,做好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组织工作。


                                     2017年8月26日
 

附件下载

Copyright @ 2012 平顶山学院教务处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区未来路南段    邮政编码:467000